“口袋公园”让城市转角写满幸福

住房城乡建设部6月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如今,百姓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正在不断拓展。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和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如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袋公园”由于占地面积小,空间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应运而生,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绿色空间。

作为城市微更新的创新实践,口袋公园以“小而精”的特性破解空间困局。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挖掘城市边角地和桥下空间等,因地制宜推进“公园+文创”“公园+体育”和“公园式”商场等多种创新实践,盘活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将零星碎地转化为全龄友好的休闲场所。截至去年年底,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方寸之美”承载起儿童嬉戏、老人休憩、青年社交的多元需求,以高效空间利用回应城市化进程。

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在口袋公园蜕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江苏南京致远小学口袋公园打造包含休闲廊架、儿童活动区、绿化景观的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广东惠州“蝶树溪谷”的商场转型为融合自然景观、商业设施和文化体验的“公园式”商场,浙江衢州十里运动休闲长廊利用闲置角落设置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11个专业运动场地……功能复合、场景营造、文化植入,口袋公园迭代升级,折射出城市治理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理念转变。

当城市管理聚焦于方寸之间,精细化服务便有了具象载体。位于江苏南通通州区金新街道的龙湖卓越悦珑湾东北侧围墙外的口袋公园,除儿童活动空间外,还设置了休闲步道,开阔区域采用大乔木点植结合乔灌搭配,营造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狭窄区域使用规则间隔式种植,增加景观色彩感。细节考量,让口袋公园成为便民服务圈的重要节点。全国1.8万公顷轮换开放草坪,则打破了“禁止踩踏”的刻板管理,让城市绿地真正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互动的生活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规划时表示:网上有人给我建议,应多给城市留点“没用的地方”,我想就是应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从北京胡同的口袋花园到成都社区的运动角,从苏州古城的口袋公园到雄安新区的线性绿廊,因地制宜的设计让每处空间都烙印着地域特色。未来,口袋公园建设需警惕“千园一面”的同质化倾向,在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便民利民、功能完善的建设升级过程中,让方寸天地带给人们更多幸福感。

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口袋公园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人城关系。当4.8万个绿色“盆景”连片成景,当转角遇见的幸福触手可及,一座座有温度、有质感、有情怀的宜居之城,正在百姓家门口悄然生长。(魏宁)


天权链存证书

加载更多评论

人打赏了这篇文章

加载更多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