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0种物种!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最新成果出炉


2021年10月,南京启动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己经累计记录物种2530种。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054.jpg


长江、紫金山是南京的两张生态名片,这次调查基本掌握了长江干流及入江支流、紫金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长江干流及入江支流区域共记录到鱼类68种,底栖动物104属种,水生植物10种等。在紫金山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269种,陆生昆虫636种,鱼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獐和貉在紫金山均有稳定种群,野猪在紫金山更是常常被市民偶遇。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045.jpg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049.jpg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实验师包浩然表示,“野猪是南京中大型哺乳动物里面的第一优势种,60%的红外机位都能拍到。它的增多,说明禁猎取得了成效。”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039.jpg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034.jpg

此次南京普查的2530个物种中,植物最多,共有846种;昆虫636种,水生生物57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72种,如青头潜鸭、南方红豆杉、秤锤树等。普查还首次发现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植物蕨在南京存在野生种群等结果,3种归化植物的新记录也在普查之中。


生物多样性5.jpg


据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新华介绍,“我们在将军山风景区,发现了北美黄亚麻种群,它是一种非常好的经济植物。另外我们在六合区和老山地带,分别发现了原产于南美洲的两种马鞭草属植物,柳叶马鞭草和狭叶马鞭草,它们属于观赏植物。现在很多外来植物已经在南京归化,从栽培变为野生,这是因为南京的气候处于南北交汇地带,很多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生长,不断繁殖后代。”


生物多样性2.jpg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为期三年。未来调查组将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继续深入调查,查漏补缺,为构建南京市生物多样性物种名录、完成南京市物种多样性编目提供数据支撑,并建立南京市的地方生物多样保护监测评估机制。


微信图片_20221202182102.jpg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副处长刘琉表示,“此次调查的所有样点、样方、样线、样地,最后会形成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对于南京的某些特色范围,还会有一些小型报告。例如,紫金山玄武湖整个生态圈、老山生态圈、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圈,从而形成一个南京市的特色生态圈的报告。”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上官苏隽)


天权链存证书

人已打赏 >

加载更多评论

人打赏了这篇文章

加载更多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