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看十年 | 有图有真相,这个“穿越”很真实


说起“十年”
你会想到什么?
是时光的飞逝?
还是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回忆?
将视角聚焦南京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医疗、教育、住房、养老
事关城市前进发展的
科创、经济、生态、交通
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点滴变化渗透进
930万南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京广电集团融媒新闻中心
推出沉浸式短视频报道
《“悦”看十年》
利用南京广电集团强大的资料库
第一人称式的体验式报道
让观众与记者张子悦一同
“穿越十年”
身临其境倾听群众声音
感受城市变迁

  小区微改造  
情系大民生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十年来,南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住房保障、老旧小区整治等各项民生工程,在推进“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不懈努力中,传递着这座城市为民服务的温度。

▲猜猜看,记者张子悦“站在”了十年前的老小区前,这是怎么实现“穿越”的?

瑞金路1-58号小区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处无物业的老旧小区,进出小区无人管理、小区环境无专人保洁是当时该小区居民的生活常态。

然而,通过近年来南京市对小区居住管理服务的全面加强、对老旧小区的全面升级、以及智慧化改造,如今,瑞金路1-58小区的居住环境已经焕然一新,小区门口安装上了自动门、还配备了24小时值守的安保人员;与此同时,小区的整体环境也已经进行了全面出新,不仅给部分楼栋安装上了电梯,还为有需要的居民安装上了充电桩。


  蔡梅  


明商集团白房公司副总经理 


首先解决了房屋楼顶渗水、外墙立面空鼓这些问题;原来小区的路面有坑洼、积水,我们出新以后铺设了沥青的道路、路边增设了划线的停车位110个;两边的电梯也是我们出新改造后增设的电梯。


像瑞金路1-58号小区这样实现“华丽蜕变”的小区,南京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已连续多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82个,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南京的水真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持续长效治理水环境,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河湖再现清澈秀美画卷,市民也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记者张子悦“穿越”到改造前的乌龙潭


被誉为“南京小西湖”的乌龙潭由于空间相对封闭、水体不与外界联通,在十多年前水体一度很差,常年潭底淤泥堆积,富营养、水中藻类疯长,水质更是跌至劣V类,当年不少市民还给它起名为“污”龙潭。这样的“污”龙潭,急需彻底“洗把澡”。

时间来到2022年,乌龙潭“新妆归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潭边还有垂柳随风轻拂,在这儿散步、赏景颇有烟雨江南的意境。


距离乌龙谭不远处的南湖,也已经从多年前的“黑臭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处水质清澈的“生态湖”。



  谢昕  


建邺区水务局设施中心负责人 


改造之前,南湖的水质大概是V类水,通过四项措施,一是打造“水下森林”,第二是生态修复,第三是闭环生态链,第四是岸坡岸线的打造、整治,南湖水质目前稳定在III类水左右,同时我们岸坡的植被丰富也吸引了大量的鸟类过来栖息


近年来,南京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共完成玄武湖、金川河流域57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整治南十里长沟等河道30余条;先后完成150条黑臭水体整治,220余条河道消除劣V类治理。如今,我市水环境质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面向“十四五”,南京将继续加快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通过河湖生态治理修复、岸带环境改造,打造更多、更美的幸福河湖。

养老服务插上“智慧的翅膀”


养老问题,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南京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超过140万。


十年来,南京在这一“夕阳产业”上,不断升级服务和设施,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让全市老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在十多年前,南京的养老机构,大多都是以福利性机构为主,与其相对应的服务水平也都处于原生态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十年来,南京的养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位于江宁区的“互联网+养老院”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汇聚了来自全区的各类养老信息,将全区的居家养老机构、助餐点、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手环、红外感应器等整合在一个大数据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为养老服务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如今,不少空巢老人的家中也都安装上了智慧养老设备,万一出现老人在家里跌倒、昏睡的状况,均可以通过设备能感应到,并且会第一时间派出最近的护理员上门查看老人的安全情况。


一旦老人家里面发生煤气泄漏,“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也将在第一时间感应到。


居民周奶奶说:“给我装的三样设备我都放心,都照顾得我好好的,我有什么其他问题,我一按手环他们就晓得了,我家子女放心了,很幸福!”


回顾南京养老事业十年发展,除了服务和设施的不断升级,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全市老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当前,南京正进一步鼓励建设适老化环境,形成以养老服务为基础、医养和智慧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布局,让全市的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赏南京新“夜”态  
步行街华丽蝶变

夜间经济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缩影,十年来,伴随着对全市多处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区的提质升级,南京的夜晚越发活力四射。
 


百家湖1912于2011年开街营业,但当时的街区在建筑、景观、以及业态构成方面,都不是那么的完善:建筑可视性不佳、街区风格不明确、亮点少、商家数量偏少、业态构成单一等等,导致当时的街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喷泉广场、夜光沙滩、时光车站、摩天轮、湖滨休闲岸线、主题风情内街……

通过十年时间、不断地提质升级,如今的百家湖1912,已经实现了“华丽蜕变”。


 杨勤英 


百家湖1912企划经理 


最大的不同是在房屋的结构上,我们以满足商业功能需求为主,对主要节点的一些外立面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我们对重点的一些节点的小品、景观亮化、还有外摆设施进行了不断地升级和优化,打造了商、游、景、趣融合的南京最美风情水岸。


逛逛夜间市集、在酒馆小酌两杯、漫步湖边吹吹晚风、赏赏风景,真是好不惬意。


提质升级后的百家湖1912的这番热闹场景,只是南京夜间经济和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市,熙南里、银杏里街区,以及新街口、夫子庙、门东步行街等一批商业街区,都在通过近年来不断创新升级,为南京点亮“夜经济”。


更多视频报道请下载牛咔视频APP,搜索《“悦”看十年》




记者张子悦采访手记


目前,由我主创的《“悦”看十年》已经推出了8篇报道,涉及多个民生领域,更多报道还将陆续推出。作为一名90后记者,十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没有亲历这些变化,但在制作这个系列报道的过程中,我通过观看当年的新闻画面,对话新闻当事人,同样强烈地感受到变化之大,以及这些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些变化何以能实现。


作为南京广电集团的一名记者,我将牢记责任与使命,更加深入践行“四力”,守正创新,以互联网思维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不断提升主题宣传的引领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张子悦

编辑:张力伟

执行主编:冯薇   主编:周长城  王辉




天权链存证书

加载更多评论

人打赏了这篇文章

加载更多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