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新生报到:耳疾少年和未来机长共逐蓝天梦想

“又是一年新生到”,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万余名2022级新生,南航的“新生”力量怀揣着对蓝天的向往,开启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航空是我的向往”,耳疾少年勇敢追梦


“人要锻炼自己的人格、风骨,不要随风雨破落,失去自己的样子。”这是林逸鹏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11.png


来自南航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林逸鹏,是一个有些“特别”的新生。在两岁的时候,他被诊断出双耳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降至100分贝以上。治疗疾病与配备人工耳蜗几乎花光了家庭的所有积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林逸鹏的母亲辞去工作,专心在家里陪伴他长大,带他学习在其他孩子看来轻而易举的说话表达。“我特别感谢父母对我的照顾和呵护,让我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也希望掌握了知识后能够回报他们。”


尽管配备了人工耳蜗,耳疾依然给林逸鹏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当老师讲到一些复杂的知识点时,他需要通过辨认口型才能勉强猜到意思。困难没有阻挡他努力的决心,上课没听清楚,下课他就请老师和同学重新单独讲解,直到理解透知识点。林逸鹏鲜少参加娱乐活动,放学回家就伏案学习直至半夜12点,第二天早五点半又准时开启两点一线的生活。“一路走来,我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充满善意,热心地给予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林逸鹏从小立志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为航空领域国防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时候在科技馆的战斗机模拟器里,身临其境的飞行感受激起他对飞行器原理的兴趣。考入南航,无疑让他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那些小时候在电视上看着升空的火箭飞机,终于飞进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即将步入大学生活,林逸鹏怀揣着期待与小小的不安。这将是他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生活。“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十几年都是我陪读照顾着他。”真正让林逸鹏母亲打消担忧的,是学校老师的贴心照顾——林逸鹏的导员在了解到学生特殊状况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到家长,提供帮助,多次微信发来鼓励。孩子在成长,她也终于可以安心放手,“我希望孩子能够勇敢地到外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南航收获到更多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


“期待早日开上国产大飞机”,梦想在南航起飞


高考分数652,全省一千名的安徽考生潘宇翔在提前批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南航飞行技术专业。潘宇翔心中一直都藏着一颗“飞向蓝天”的种子,成为技术过硬的中国机长是潘宇翔对自己的期许。


微信图片_20220831183629.jpg


来南航学飞行一直是潘宇翔的目标。他说:“飞行是我从小的梦想和兴趣所在,南航这样一所实力强劲的院校,正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潘宇翔以远超录取分数100余分来到了南航,面对一些不理解这个选择的人,潘宇翔有自己的解读:“我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第一要义是热爱,我的选择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期许,最重要的是我喜欢。”


潘宇翔从小就与飞行、与南航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名字有一个翔字,我的父亲叫潘飞,小时候家里人打趣就说‘这孩子以后去当飞行员吧’。”潘宇翔是宣城郎溪人,离南京只有驾车一个半小时的距离,离飞行技术专业所在的天目湖校区更是只有半小时车程。“从小我听南航,比听清华北大还多,南航就是我的‘清华北大’”。


报考之前,潘宇翔已经足够了解飞行技术专业。体能训练、抗眩晕训练、心理训练、紧凑的日程安排、不像正常大学生一样自由.....想成为一个飞行员并不容易,潘宇翔早已做好准备:“辛苦是抵达终点的桥梁,我会接受所有”。


因为热爱而坚定不移奔向南航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高考分数672的天津考生罗文焯,怀揣着对蓝天憧憬与向往、带着成为飞行员的梦想,在填报专业时首选南航。问到以后的梦想,罗文焯说道:“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航让我激动万分,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开上国产大飞机!”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 赵雪子


天权链存证书

人已打赏 >

加载更多评论

人打赏了这篇文章

加载更多内容

关闭